今天听了这集打工谈儿童节节目 ,讲得还挺好的。

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往椅背上一靠,说烂透了没救了世界毁灭吧,实际上显示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悲观;但是实地在做公益工作或者前线报道的人反而更乐观,他们会觉得还有救,我猜可能是行动带来的力量感吧。他们提到随迁上学,我想起来上大学搞辩论的时候也讨论过就近入学,但是那时候所有人都在说学区房和重点学校,我们甚至没能想象到流动人口,不认为这个问题会和他们有关。为当年无知的自己感到羞愧!他们也提到了近期热聊的鸡娃教育,两位致力于服务农民工子弟的嘉宾说,因为能在社交网络上参加讨论的群体都和中产鸡娃更近,和村小更远,他们也觉得我们对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关注远远不够,讨论远远不够。魏佳羽老师预测按户籍上学的政策迟早会被推翻,就像独生子女一样,完全不符合规律的政策是持续不下去的。可是那独生子女政策的代价也是三十年里多少夭折的婴儿、上环的妇女啊,再等十年户籍入学制度又会牺牲多少没能受到应得教育的小朋友?

这两位的讨论让我意识到了为什么自己最近不太喜欢《随机波动》了,还有一直不太喜欢的《忽左忽右》。因为这两个节目的精英知识分子视角难免显得十指不沾泥,很多讨论都有点空中楼阁,虽然我自己也没有行动派的经验,但是我作为一个听众还是可以感受到创作者是隔岸观火,那我听这个节目就又多隔一条岸,连烟都看着模糊。

《打工谈》这个节目制作一直不太好,由于经常采访工友,而且远程录制居多吧,音质都不好。主持人的主持水平也不太好,有时候一个问题囫囵话讲好几遍。一两个小时一集的巨大体量里讨论脉络、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递进也比较模糊,可能是采访水平也不太好。当然这一集里蒋能杰导演也提到了现在中国的媒体管控导致很少有调查新闻关注社会问题了,那么受过训练的人不来问,只好让草根来问了。这个节目的优点当然是讨论的主题都很棒,采访到的工友和嘉宾也都很有想法。虽然说是瑕不掩瑜,但是瑕确实有点多,我不是每一集都听,也不打算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