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目前的工作流程。

日程安排

计划中的工作就全都放在日历软件里就好,通过邮箱同步。我用的是office 365, 所以顺理成章地用上了outlook, 各平台自带的日历应用也可以添加邮箱来同步。这个日程是有人来问我什么时候有空的依据,在每周和每天开始前可以大概了解工作量和工作内容。一般这些都是和别人约定好的内容,一块儿时间放在那儿就不太能动了,因此看看日历也可以知道每天大概什么时候有空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然后我在ipad里放了一个电子版的bullet journal, 实际上就是一个加满了超链接的ppt, 我十几年前就想给自己画一个,因为我想要符合我使用功能的排版,打开word做了好几页,但那时候没有ipad, 所以我的想法是打印出来装订,最后也没做完。2022了,给自己排日程规划表就容易多了。我习惯的排版是周计划,具体的安排方法叫做rolling weekly,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页上半边写上事项内容,另半边安排进一周的每一天。根据不同的标记可以区分事件紧急性、属于哪一类的工作、是不是需要做好几天、是不是这礼拜没做完要挪到下礼拜……大致用来规划每个项目的进度,我觉得还比较好用。除此之外就是每月总览以及简单的记账页面,我的生活开销比较固定,很少有特殊的进出,所以我记账也并不很仔细,每周一看看上一周花了多少钱而已。 这两样都是我用了很久的方法,但是我发现还需要检查自己做得怎么样,所以今年买了活页的时间轴手账,每天中午晚上回顾一下时间使用情况——按照日程工作了吗?余下时间怎么用的?是不是浪费了很多时间?我用几种颜色的马克笔来标识不同类别的时间花费,一眼过去就可以看到各类目的花费。距离我开始今年度的工作刚好一个月了,目前看来,确实浪费了很多时间,每天感觉很累了但实际上也就工作了6-7小时。

但是我这人长到现在,已经对高效率完全祛魅了,很能容忍自己浪费时间。这主要就是因为虽然我总在浪费时间,但是结果好像不赖,从来没有交不上作业或者挂过科。虽然几次三番差点交不上,一边写一边哭,但最后都交上了不是吗?虽然成绩也不好,但总的来说都不差不是吗?我爸妈前几年偶尔还会后悔,觉得我但凡多用功一些,收获的成就远不止如此,但他们和我自己进来都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现在过得也不赖,我也并不懒惰,家里人甚至担心我太过焦虑。 以上自我宽慰当然只应该停留在心理层面,实操上还是可以努力改进的。我回顾自己的时间轴,大概知道我有两个浪费时间的好方法。其一就是上番茄钟时我能认真工作一个番茄也就是半小时的时间,但是番茄间隙我并不像发明番茄钟的人说的那样站起来走路五分钟,而是大玩特玩,狂野摸鱼二十分钟,是所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十分钟番茄二十分钟冲浪。因此我做一个半小时的工作,倒花了有两个半小时时间。第二个问题就是我虽然很能三心二意,做实验的时候听节目、写作业的时候听歌,但是在一个timer中间却很不愿挤进别的事情,比如说烤箱要烤二十分钟,这二十分钟里我就算没有盯着烤箱,也绝难做任何事情,刷刷手机就过去了。后者比较容易改进,我认为在间隙时间里不要塞进复杂的工作,看看书随便写点什么都是好的。比如说现在,我就在等待烘干机的半小时里奋运指如飞(在键盘上)。

记笔记

写笔记的方法我一直以来懵懂探索,直到近来才发现另有天地,人家早就搞出几百种方法了。我这人特别讨厌看方法论,总觉得别人在教我做事,因此懵懂探索全都来自于工作学习中模仿别人的做法,很多时候是我仰仗的师兄师姐,我看到他们的笔记就会模仿,慢慢地融合在一起。其中我觉得最适用的有两样: 一是写实验记录,我用Onenote, 每周开一页,大致记下每天做了什么,很容易来回搜索。固定的配方流程则另起一页以备查阅,很容易重复,以后写成文章也可以从这儿来。我老东家组里的师姐就是这样做的,我们会互相发protocol(主要是师姐发给我),也很容易总结出最近几周、一个月、一学期获得了怎样的进展。 二则是写文献笔记,在我本科的时候参加实验室实习,带我的是一个博后大哥,他给我讲文献会拉出一个超级无敌巨大的ppt, 恐怕有好几百页,总结了某个方向的所有重要文章和有影响力的教授。我这两天在看《卡片笔记写作法》,发现这应该就是此书里所说的slip box, 也就是说把每篇文献做成卡片,在师兄这里就是ppt, 然后复习卡片,根据一定顺序整理,这个整理顺序自然就是你心中的学习逻辑。我也一直懵懂在用ppt写文献笔记,但是这两天我看《卡片笔记写作法》,才理解到ppt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前后还有好几步。对我来说这本书写的方法最有启发的就是,第一层的笔记不必精致完整,重在随读随记,就写在zotero或者PDF里就好了,下一步才是将其整理进slip box, 也就是我用的幻灯片。而我平常试图读完就写ppt, 因此写笔记的难度大增,让我畏难。

工具箱

在社交网络上热火朝天,各大博主推荐的notion我试图用了好几回都不成功,因为它宣传的功能我大多并不需要,更因为我嫌操作起来太麻烦,鼠标键盘来回好几次才能填上一个东西。如果说notion的数据库功能基本是以表格形式展现的,那我不能用excel的操作逻辑就显得很智障,在notion里回车不是走向下一格而是新建了一个条目,我也不能左右移动换格子。展开一个页面可以像写markdown一样直接写,而且也支持嵌入多媒体,但是问题又来了,我又不能按照markdown的规范来标记格式,notion又有自己的想法。总而言之,你想吧,我走了,我知道notion能做很多事,但我懒得做。更何况这是完全网络上的服务,没网了什么也做不了,这又是一个三藩初创公司,我怎敢预料它的稳定性? 另一个工具是我用来写博客的markdown编辑器,我之前在用typora, 我非常喜欢,完全就是我需要的功能,而且毫不画蛇添足。后来它走向正式版就变成收费软件了,我迅速抛弃了它。嘴上说着喜欢又一毛不拔,想来typora知道我这样也会伤心。然后我就换成了又是网友大力推荐的obsidian, 它的主打功能是文件夹内互相链接,以打造网络化的知识体系。下载下来一看documentation就有几十篇,我看也不看,把这些功能全都关掉,只留下文件目录和撰写页面,还当它是typora来用,typora会知道这个“婉婉类卿”的故事吗?婉婉十项全能,但我偏不用那九项。

我觉得工具应该跟随我的工作流程,应该抄起来就能拧螺丝,更进步的工具应该是电动螺丝起子,而不是教我挖槽开孔,以期把家具都换成榫卯。